1.缴纳增值税的6笔会计处理,你会吗
会计处理1我是一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公司,2017年6月6日银行扣税成功,缴纳了上月增值税2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万元贷:银行存款 2万元会计处理2我是一家建筑施工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项目由于属于甲供材,计税方式选择简易计税,2016年5月12日缴纳上月的增值税3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3万元贷:银行存款 3万元会计处理3我商贸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月初申报缴纳上月计提的应交未交增值税9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9万元贷:银行存款 9万元会计处理4我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已交纳的应交增值税1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万元贷:银行存款 1万元会计处理5我房地产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根据预售房款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1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 100万元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月末结转预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0万元贷: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 100万元会计处理6我公司系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支付一笔境外费用212万元,并代扣代缴增值税6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 212万元贷:银行存款 200万元应交税费-代扣代缴增值税 12万元代缴增值税的会计分录: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增值税 6万元贷:银行存款 6万元“应交税费”在报表中的列示注意3句话1.“应交税费”科目下的“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等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应根据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2.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应根据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列示;3. “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未交增值税”、“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列示政策参考依据1、财会【2016】22号文《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3、《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2.财务报表逻辑关系是什么怎样看财务报表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爱问知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资产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 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其他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 资产合计=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递延税款借项 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预计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 负债合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 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3 收入-费用=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对应报表的项目?
1、“应交税金”是对税务局的,按税种设明细科目,如:应交增值税、应交所得税等;2、“其他应交款”是对上级或政府部门的,按应交款项设明细科目,如:应交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应交医疗保险等;3、“其他应付款”是对个人和应该支付的小额款项,按个人或款项设明细科目,如:应付XXX代垫款等。
应交税金按缴纳税种设置明细其他应交款可按交款的种类设置明细其他应付款按往来单位设置明细 一。应交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应交税金的税种进行明细核算。
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三。
应交税费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应交增值税 1. 企业采购物资等,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购入物资发生的退货,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销售物资或提供应税劳务,按营业收入和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发生的销售退回,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企业交纳的增值税,借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应交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出售不动产,计算应交的营业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营业税)。
3.交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应交所得税1.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
2.交纳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四)应交土地增值税 1.企业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科目核算的,转让时应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土地增值税)。
2.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借记本科目(应交土地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五)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使用税)。
2. 交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使用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应交个人所得税1.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应代扣代交的职工个人所得税,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个人所得税)。
2.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应交个人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七)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1.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2.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本科目(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其他应交款是指企业需要向国家缴纳的各项款项中除了税金以外的各种应交款项,主要包括教育附加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 该科目的贷方用来反映企业应向国家缴纳的各项费用义务的产生;借方用来反映各项费用的缴纳情况;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企业在期末时应交而未交的费用。
其他应付款是指公司除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他应交款等以外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主要包括存人保证金、应付租金、应付赔偿款、应付工会经费等。 该科目的贷方用来反映企业各项其他应付款的产生;借方用来反映各项其他应付款的支付;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企业在期末时尚未支付的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科目还应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他应付款”各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若在借方,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填列在“其他应收款”项目中。
4.财务报表各表之间及其与附注的勾稽关系是什么呢
谈报表之前,先谈下自己在学习和实务中的一个感受就: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对会计分录非常熟悉,可以说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要看懂一个会计分录,不是特别难,难的是编一张报表,特别是高效率的编制一张完整的四大报表和完美的附注,因此,想通过一段时间,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快速有效的编制这四张报表,编制的时候需要主要什么?这四张报表及其附注里存在怎么样的逻辑关系?怎么样在不需要别人复核的情况下,自己发现报表不平,不匹配的地方?事实上,如果你做报表一味的去记哪些是按总账填写,哪些是按科目余额汇总填,没有任何意义,不了解其本质,今天会了明天又忘记,因此,我建议初学者从报表的勾稽关系入手,伤心的错一次,痛苦的不平一次,然后清晰的用勾稽关系的原理明白一次,一定很会很深刻的。
我希望通过我在实践中的经验,给大家总结一下四大报表和附注间有什么勾稽关系,便于大家更好更快的编制报表及其附注,同时也会我在后面介绍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做一个铺垫,简单说就是,完全在一张excel表里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些附注资料编制现金流量表(即以表编表)。 对报表本身的构成和逻辑关系要求非常高,因此我在介绍资产负债表及其利润表编制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站在表内构成,披露要求及其四张表的勾稽关系来说。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3、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额 这个会律哥相信大家都会,但是您还知道以下的吗? 4、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点是未分配利润 5、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勾稽点(就两整个表而言)可以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如果不相等找原因,不一定就是错了!可能是由于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的货币资金的存在。 注意这个问题我看见网上是问了很多的,包括我自己曾经也问过这个问题。
在此也做一个回答!答案是不一定。详细分析见(职场会律哥新浪博文“什么是受限制的货币资金,受限制的货币资金在现金流量表里怎么体现?(一)”) 6、资产负债表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勾稽点可以设置为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任一个报表科目。
即只要有一个不平,两者就不会平了。 7、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8、资产原值-资产摊销/折旧-资产减值准备=资产账面价值 9、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各项资产计提(转回)之和 ☆ 10、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 11、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上期期末)账面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会计差错+本期增加(本期净利润+其他增加)-本期减少(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分配利润、其他减少,如转增资本) 10、固定资产的本期折旧额=本期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在建工程+开发支出(此公式可以推广到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 ☆ 12、应交税费附注中所有明细项目的本期增加额-本期应缴增值税增加-本期应交个人所得税增加=营业税金及附加+进入管理费用的税金+当期所得税费用。
(注:有些财务人员做账时由于有些税费直接通过银行存款,没有通过应交税费核算,我们应该对其还原,不然本期支付的各项税费现金流量表跟附注勾稽不上,比如:企业财务人员在缴纳营业税时,直接记录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由于没有通过应交税费核算,在实际披露应交税费的时候如果不还原,那么此时缴纳的这个税在应交税费附注披露表里本期支付里就体现不出来,因为完全没有借贷方,借贷方都没有体现,当然不影响余额,不影响损益,如果是在财务软件中录现金流量表,那么现金流量表也不会错,但是与附注勾稽不上,形成瑕疵) ☆ 13、无形资产本期摊销=本期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在建工程+开发支出(可资本化) ☆ 14、长期待摊费用本期摊销=本期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在建工程+开发支出 ☆ 15、应付职工薪酬本期增加额=本期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在建工程+开发支出(可资本化)(注:特殊事项同应交税费,如直接通过现金付工资,没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核算,影响发生额,但不影响余额及损益,理由同上12)☆ 16、现金变动=负债变动+所有者权益变动-非现金资产变动,所有者权益变动又可以分为净利润引起的变动、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引起的变动、向所有者的分配引起的变动等。 现金流量表内含恒等式为:现金变动=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净流量☆。
5.弄不明白应交税费的明细科目之间的关系
你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整体看成一个明细科目即可。
凡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后带()的,可以作为一个备注看待,即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看做一个明细科目,括号里的项目不同的不用管它。
所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金额为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贷方余额,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金额结平。
6.会计五大类和六要素的关系是怎样的
会计要素与五大类的对应关系。
1、资产要素与按照“经济内容分类”的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很直观,很好理解。
例如:资产要素与资产类账户相对应、负债要素与负债类账户相对应;等等。
2、资产要素与按照“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要认真思考,才很好理解喔!
例如:
盘存类账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账户等等,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
结算类账户包括:“债权类、债务类、债权债务类”等三种,
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借方往来、贷方往来”账户等等,
其中有“资产类”账户,又有“负债类”账户。
会计的六要素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后半句为准则上新加的)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是将来会引起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划分标准为一年,一年以上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在我国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而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5)费用: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都是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但主营是经常发生,而其他是偶然发生,比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是主营,而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就是其他,营业外收支是与日常无关.
(6)利润(一般指净利润,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润总额):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
会计科目五大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并不是会计科目的分类方式,只是经济业务的一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财务的管理。
扩展资料
按经济性质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就是会计主体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会计六大要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会计科目表
7.会计报表中有什么微妙关系啊
会计报表的钩稽关系 (1)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三张主表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勾稽关系是否恰当,以及相关信息在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其补充资料中的披露是否充分。
(2)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投资人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原始价值比较,匡算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与企业往年以及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复核折旧费用计提的总体合理性;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平均余额以及借款利息率,复核、匡算利润表中“财务费用”(其主要构成为借款利息)的合理性;(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合并)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3)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间勾稽关系 关注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 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增加(减少),一般对应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的减少(增加)。
投资者应注意关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项目的变动(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动的连动关系是否合理;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增加或减少,一般对应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增加或减少;根据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项目的增减变动金额,复核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合理性等。 (4)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支付的各项税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发生额+管理费用中税金发生额-应交税金增加值-其他应交款增加值;本期实际解缴的增值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存货的增加)*17%。
(5)分析税金与利润、收入之间关系 流转税和所得税是企业的基本税种,一般,流转税占收入比例应相对稳定,且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如公司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业水平,则公司虚增收入或者偷漏税款的风险加大。
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对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账面税率(利润表中“所得税”与“利润总额”之比)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大部分税前会计利润在税法中不能确认为应税所得,这种显著差异无疑折射出公司存有虚假利润或偷逃税款之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财会知识网 » 应交税费会计科目报表项目逻辑关系6